首页

国产调教 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3 06:51:28 作者:东北三省一区集结“揽才” 逾8000名海内外博士报名 浏览量:10388

  日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这意味着北斗系统提供全球服务的能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为了满足全球民航通用的要求,国际民航组织需要对北斗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这些验证如何开展?北斗系统都具备了哪些功能?

  全球民航通用 北斗系统性能得到广泛认可

  当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近的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时,实验室负责人朱衍波正带领团队开展航空领域的相关研究,他为记者做了一个演示。

  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朱衍波: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测试有两项,第一项是基于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它为飞机在机场的起降引导提供增强功能。第二项工作是无人机飞行测试数据评估,我们把无人机采集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信号进行评估分析,判断它是不是符合我们的航空性能服务要求。

  作为参加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会议最早的代表成员之一,朱衍波见证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他告诉记者,要通过国际民航组织标准这场“大考”,北斗系统不仅要具备全球覆盖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精准可靠的定位和导航,同时需要持续进行性能监测,从而验证它的抗干扰性能,并与其他卫星系统实现兼容。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的要求,北斗系统通过的技术验证共涉及189项技术指标,全面覆盖了精度、可用性、可靠性、覆盖范围和抗干扰性能等各方面内容,从而充分证明北斗系统符合民用航空安全运行的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信息工程系主任 王志鹏:我们用北斗与GPS组成双频多星座模式,增加了可见卫星的个数,提高了定位精度。在繁忙的航空终端区,可以增加空域容量,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航班延误情况。

  协同推进 提升我国民航业国际竞争力

  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民航业需要在全球统一的规范标准指导下运行,并对提供全球民航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有严格的安全性要求。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后,能够实现导航源的自主可控,同时提升民航安全运行水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信息工程系主任 王志鹏:从安全角度来讲,用了自主可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先,我们有可信的时空信息,这是民航安全运行的一个基础。另外,北斗有自己独特的短报文功能,可以对航班进行跟踪。

  早在2010年,我国民航局就正式提交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申请,并会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成了一支集产学研用等领域相关单位的全链条工作团队,系统推进各项指标的验证任务。十三年来,历经50多次技术讨论、2000多项问题答复,最终成功完成了北斗系统所有技术指标的验证工作。

  在推进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积攒了丰富的技术指标验证和国际沟通协调经验,这不仅加深了各方对于北斗系统民航应用要求的理解,也对提升我国民航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起到了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全球服务能力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办通信导航监视处处长 李黎:下一步我们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在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我们的工业标准、产品标准,并且根据相关的工业标准和产品标准设计、研制出北斗机载导航设备的接收机,实现飞机的装机使用。

  (总台央视记者 李啸虎)

【编辑:钱姣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宁夏银川葡萄酒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培侨中学校长伍焕杰表示,学校在国家宪法日这一特别日子举行升旗仪式,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宪法的意义。“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更多地认识宪法、学习宪法、维护宪法、尊重宪法,做知法、懂法、护法、守法的好公民。”

S202白东线玉山县境内阻断道路抢通 系通往三清山主要旅游线路

有记者提问:近日,《华盛顿邮报》刊发专题报道,采访了入境美国遭无端滋扰盘查遣返的6名中国学生和2名访问学者,详细描述部分人员遭遇,在美国国内引发关注。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山东以大赛“兴产、兴业” 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无论是此前的“青年养老村”还是即将要重新开启的“青年村”,其实指的就是保定市涞水县邢各庄村。这里距离知名景点野三坡和百里峡只有几公里的距离,因此在村旁的公路两侧有很多农家院和农家菜馆。

习近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23日,在“十四冬”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公开组混合团体比赛中,北京冬奥会冠军徐梦桃两次上演难度系数高达4.2930的动作(向后空翻三周转体1080度),这正是她北京冬奥会的夺冠动作。

中秋前后台胞经福马“小三通”往返两岸热络

本报北京10月7日电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客流最大高峰。交通运输部初步统计显示,10月1日至7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约20.08亿人次,日均同比增长4.1%。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